重庆“群杨”漫遍九龙坡 专帮百姓来解忧
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时间:2020-01-05
导读:
图为二郎街道留学生创业园党群服务中心开设了专门的“老杨群工服务”窗口。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战海峰文/图通讯员杨朝霞王雪社会治理难,难在哪里?难在整合工作力量,合力办事、协同发力;社会治理易,易在哪里?易...
图为二郎街道留学生创业园党群服务中心开设了专门的“老杨群工服务”窗口。
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 战海峰 文/图 通讯员 杨朝霞 王雪
社会治理难,难在哪里?难在整合工作力量,合力办事、协同发力;社会治理易,易在哪里?易在集聚合力搭台谱曲,共建共治共享。
4年来,“老杨群工”从一个“有事找老杨,老杨帮您忙”的服务承诺,发展到建立1000人“老杨群工”服务队伍,并取得群众安全感指数达97.9%以上,调解群众纠纷满意度达99%的骄傲成绩。2019年4月25日,重庆市九龙坡区委办公室向全区印发《深化推广“老杨群工”经验构建一体化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一体化核心理念”以及完成“五个一体化任务”。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郭声琨在调研视察“老杨群工”后,给予了充分肯定。
放大“老杨”基因
“老杨群工”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一种模式。
“老杨,在不在?”2019年8月13日下午,金凤镇老杨群众工作站大厅门口问询的声音响起同时,厅内几位工作人员都站了起来,“请问有什么事么?”“有什么事情可以帮助你?”
来者露出淳朴的笑容,“我们的事情解决了,就是找老杨,杨永根老师来感谢哩”。当了解到这几位是在杨永根调解帮助下顺利拿到补偿的农民工今天特意来送锦旗时,工作人员笑了:“我们啊,都是‘老杨’,当然你找的老杨啊,也在忙。”
时光倒回4年前,2015年10月,金凤镇建立老杨群工站,站长就是从事基层群众工作30多年的杨永根——“老杨”。
“那时候,征租地矛盾、劳资纠纷、工伤亡赔偿等问题居高不下,年均处理矛盾纠纷200多件。这些问题和现象的存在,客观上要求社会给当事人提供多元化解决矛盾、冲突的渠道,多途径多层次维护公民救济权利。”回想当年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杨永根记忆犹新。
2019年初,杨永根在九龙坡区委党校为区领导干部讲课,在回顾“老杨群工”发展历程时特意提到要立足现实与群众需要,将“人人服务、人人管理、人人受益”的理念融入到社会治理中。通过对一些典型案例的讲述剖析,老杨向广大干部强调“老杨群工”推广的重要经验是,要找准有思想、有能力的“领头杨”。
“领头杨”的到位,让“老杨带小杨,群杨遍九龙”从一句口号成为实际。在这样的基础上,“小杨”可以来自各行各业,他们以社工、志愿者的身份活跃在基层治理一线,伸出“小杨”触角,倾听居民问题和诉求并上报反馈,化解矛盾纠纷,开展便民服务,形成了“老杨群工”基层社区治理品牌。
“完善的品牌链对社会治理创新起到非常好的支撑。”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及团队调研“老杨群工”发展形态后如是说。
发挥“群杨”力量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2019年7月10日下午,九龙坡区召开深化推广“老杨群工”经验、构建一体化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现场会,强调要严格按照方案要求,做到一体化与分级联动结合,将各街镇的优势聚集,再放大,探索出了一条资源整合、服务升级的路径。
全区推广并非一蹴而就。2019年5月初,九龙坡区先在杨家坪街道和九龙镇试点,结合各自实际,通过形成镇街、村居、网格三级组织体系的方式,在短短两个月内,借助全区基层网格,选取两个街镇推广“老杨群工”经验。从诞生地金凤镇的“五龙治水变合力”,到试点街镇各展所长,如今“老杨群工”模式不断升级,待物不断扩大,并纳入九龙坡区“全科网格”建设,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一网打尽”。
“气温越高,人的脾气也就越大,必须多到下面社区去转转。”2019年8月13日下午,薛永义一边和同事打着招呼,一边拿起记事本和笔,顶着毒辣辣的太阳走出了办公室。从九龙坡公安分局黄桷坪派出所退休后,薛永义成为黄桷坪街道“黄桷巡回调解室”的专职调解员,也是“老杨群工”的一员。
除了有着相关工作背景的准专业“老杨”,专业队伍也日臻完善。2019年7月开始,九龙坡区按照“1法官+1助理”审判团队模式派驻联系各法官工作室,开展群众工作,实现各镇街“老杨群工”全覆盖。2018年3月29日,重庆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强调研考察金凤镇“老杨群工”后表示:“要把基层社会治理的重心落到城乡社区,总结好的工作经验做法,最大限度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把问题解决在基层。”
“老杨群工”的初心是秉持“人法德理事”的理念,着眼解决信访诉求,化解矛盾纠纷。就此,九龙坡区委政法委负责人进一步强调,化解矛盾纠纷要未雨绸缪,“老杨群工”可以借助既有平台,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嫁接”,实现强强联合,让专业力量推动群众矛盾解决,这种嫁接将焕发出更旺盛的生命力。
激发共享红利
多元共治不仅为定分止争,更需着眼群众所需、所想、所盼。
2019年8月14日一早,石板镇天池村专职干部王云龙背着印有“口袋代表进农家”字样的帆布包,拿着本本和笔,走进天池村4社。“趁着早上没那么热,院坝里村民多,了解一下情况,也做一下夏季防汛抗旱防火的宣传。”王云龙说。对于王云龙这样的村干部,村民们给取了个亲昵的称号:“口袋干部”。
“口袋干部”叫响7年来,石板镇这样的干部从17人增加到179人,累计走访村民7万余人次,收集村民反映问题3600多条,办结3520件。和石板镇的“口袋干部”台账一样多的,还有陶家镇的民事代办队伍、西彭镇真武宫村志愿者队伍,杨家坪街道暖阳志愿者等,他们都是“老杨群工”的力量支撑,全区群众都知道:“有事找老杨,老杨帮您忙。”
“换句话说,能干事、会干事、肯干事的人都在这里,这是在充分激发社会治理红利。”区委政法委负责人提及“老杨群工”时说。
2019年6月17日正式启动的黄桷坪街道“小蕾花开工作室”就是充分激发社会治理红利的典型例子。作为九龙坡区街道层级第一个建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单位,该工作室通过对有矛盾的居民进行心理咨询和测评,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预警方向,防范有可能造成社会危害的情况出现。
一个完善的预防、预警体系需要多部门的配合、数据对接,扎实的群众工作基础和案例范本。社会心理服务纳入“老杨群工”体系后,有了更广泛的线索来源和适用群体,心理服务体系的作用将发挥得更好更彻底。
在社会治理共治共建共享这条路上,“老杨群工”推广肩负的不只是发挥连接群众与政府的作用,更是解决问题协调者、倡议者和推动者、实施者的重要角色。
责任编辑:吴迪
地址:北京市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010-88117470 18610823131 邮 箱:2425268412@qq.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音像制品制作 电影摄制发行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号:91110102MA0093EQ6R
每日新闻网 http://www.everyday-news.com 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友斌明录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