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关注民生

    烈士遗物背后的故事丨一枚子弹映英魂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1-09-30

0
  • 导读:

      上图从周映渠遗骨中发现的子弹。本报记者徐东坡摄  编者按  如果烈士的遗物会说话,它们会述说怎样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在9月30日烈士纪念日到来之际,记者走近四位英烈的家人和战友,倾听他们讲述英雄遗物...

  上图从周映渠遗骨中发现的子弹。本报记者徐东坡摄

  编者按

  如果烈士的遗物会说话,它们会述说怎样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在9月30日烈士纪念日到来之际,记者走近四位英烈的家人和战友,倾听他们讲述英雄遗物的故事,拨开时间迷雾、战场硝烟,睹遗物、忆先烈、追往昔,感受红色传承,见证烈士初心。

  □河南日报记者徐东坡

  “琪华贤妻:我三五天内就走,去受训,我的袜子鞋子希备好,我回来拿……”在郑州烈士陵园中原英烈纪念馆里,陈列着一封家书的复印件和一枚锈迹斑斑的子弹,它们的主人是信阳籍革命烈士周映渠。

  这是一封匆匆写就的家书。1942年,新四军第五师决定成立信应罗礼指挥部,周映渠任指挥长,后指挥部又被并入第五师第二军分区。因事务繁忙,周映渠无暇回家,便于深夜匆忙写了这封信,托人送给妻子张琪华。

  周映渠生于1908年,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南昌起义。“七七”事变后,周映渠用全部家产购买武器装备,组建了一支群众抗日自卫队。1941年,他当选信南县委书记,1942年又任信应罗礼指挥部指挥长。

  周映渠的儿子周继强在回忆录里说:“父亲自投身抗日,虽战斗在家乡,但经常过家门而不入。他把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母亲和我们共同的感受。”

  全面内战爆发后,周映渠受命率部突围前,把孩子们安置在老乡家,对妻子说:“突围中我随时可能牺牲。但你们一定要坚信,革命总会有胜利的那一天!”

  谁知这竟真的成了永别。1947年2月,由于叛徒出卖,他被国民党特务包围,不幸牺牲。

  1961年,山阳县委县政府为周映渠重新建墓立碑时,在他的腿骨上发现了绑着的子弹带和十余枚锈迹斑斑的子弹,这曾沾满鲜血的子弹,诠释着周映渠光荣的一生。


地址:北京市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010-88117470 18610823131  邮    箱:2425268412@qq.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音像制品制作  电影摄制发行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号:91110102MA0093EQ6R

每日新闻网 http://www.everyday-news.com 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友斌明录律师事务所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