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关注民生

    坚持儿童优先 回归教育本质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1-09-03

0
  • 导读:

      开展“足球进校园”活动,使孩子们全面发展。  □王学明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实现幼有所育、幼有所教,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和良好的教育,关乎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关...

  开展“足球进校园”活动,使孩子们全面发展。

  □王学明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实现幼有所育、幼有所教,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和良好的教育,关乎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关乎每个家庭的幸福,关乎社会安宁,更关乎党和国家事业的未来。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切实抓好‘一老一小一青壮’民生工作,可以说,做好幼有所教这篇大文章,意义重大。

  当前,在孩子教育方面,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随着城市化发展带来的孩子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日益凸显;面对严峻的升学压力,校外培训热度不减,各种培训机构鱼龙混杂;看护孩子问题也令不少家长焦头烂额,工作日无时间带娃,孩子寒暑假无处去、无人管……这些都严重影响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应该看到,每一个孩子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殷殷期盼,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和良好的教育,让孩子不再入园难,是当下千家万户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之一。

  实现幼有所教,解决好群众的烦心事,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上、会议上,而应落实到具体工作的推进中。从新闻报道中我们看到,我省各地围绕入园难、没人带娃、校外培训乱象等问题积极行动,推进幼有所教走深走实。比如,加大地方政府投入,新增公办学校数量,扩大学校容量和增加学位,积极破解孩子入园难、入园贵难题;推出“官方带娃”模式,由学校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帮助双职工家庭解除后顾之忧,丰富孩子课余生活等,这些都是推进幼有所教的有益尝试,值得点赞。

  “儿童优先”是我国的基本战略方针。实现幼有所教,让教育回归应有的温暖与理性,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参与其中。比如,政府部门要把教育发展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改进力度,缩小校际差距,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等;探索多样化的服务供给模式,开展托育服务进学校、进社区,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开办规范化、专业化托育机构;加强对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监管,加大对校外培训乱象的查处力度。当然,对于家长来说,也要端正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多与孩子沟通,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心灵成长,切莫盲目跟风一味给孩子报培训班。唯有政府、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共同努力,才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素质教育的殷切期盼。

  统筹:魏剑

  执行:芦瑞白全贵郭海方


地址:北京市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010-88117470 18610823131  邮    箱:2425268412@qq.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音像制品制作  电影摄制发行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号:91110102MA0093EQ6R

每日新闻网 http://www.everyday-news.com 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友斌明录律师事务所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