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关注民生

    “我在这趟回国航班上感受到了‘生命至上’”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时间:2021-07-30

0
  • 导读: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董娉  “那一刻,我真的觉得自己不行了。”回忆起万米高空上的惊险一刻,陆华仍心有余悸。  机舱病发  7月28日,南航CZ344次航班,从墨尔本飞往广州。  出国看望女儿的陆华,搭乘此次航...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董娉

  “那一刻,我真的觉得自己不行了。”回忆起万米高空上的惊险一刻,陆华仍心有余悸。

  机舱病发

  7月28日,南航CZ344次航班,从墨尔本飞往广州。

  出国看望女儿的陆华,搭乘此次航班落地广州后,再中转回郑州。63岁的她因患有冠心病,上飞机之前专门将速效救心丸和硝酸甘油放在随身携带的背包内。

  国际航班属高风险航班,根据防疫要求,乘务组全体穿着防护服,佩戴N95口罩和防护眼镜。机舱内透出些许紧张气氛。

  14点15分,起飞后6小时。陆华突然感觉胸闷气短,呼吸不畅。还没来得及掏出药包,更加严重的症状随之而来。

  “很快我的鼻子就不能呼吸了,意识开始模糊,身体慢慢往座位下滑去。”前后仅10分钟,她的眼睛已经很难睁开了。

  意识模糊前的最后一刻,她看到身边的弟弟一边慌张的掏出急救药,一边大喊求救。很快,乘务人员纷纷围了上来……

  紧急救治

  “我接到乘务长的通报后,马上赶到37E座位去查看。”有着25年飞行经验的主任乘务长叶晖,第一个赶到陆华身边。

  “不要紧张,飞机很快就降落了,没事的。”担心在疫情和病情双重压力下,病人会加重紧张情绪,叶晖第一时间进行心理安抚。

  而此时的陆华开始全身发冷,寒颤不断。乘务组和其他旅客随即腾出一排位置让她躺下,抱来四五条毛毯盖在她身上帮助其保暖。

  “我只记得一双手,一直用劲拍打我的左手肘窝,感觉是在使了全身的劲救我。”陆华清醒后,对那双瘦小但充满力道的手记忆犹新。

  那是区域乘务长赵雅恬的手。她告诉记者,乘务员培训中都有相关的急救课程,当时在抢救设备不全的情况下,她立马想到了中医里拍打穴位缓解心梗。

  在多次拍打手肘和口含速效救心丸后,陆华的呼吸慢慢恢复了正常。

  整个救治过程中,除了乘务人员,不断有乘客主动上前帮忙:

  学医的中国留学生一边测血压、监测脉搏,一边说:“阿姨没事的,慢慢恢复了。”

  一位中年女乘客站在她的身边,每隔十几分钟就说:“还有2个多小时就降落了,别怕。”

  一双双援助的手、一句句鼓励的话,让飞机上的陆华和家人平静了下来。

  高效联动

  “航班机组通过卫星电话告知,有心脏病史旅客身体不适,已通知机场急救中心,请现场注意保障。”16点35分,南航地面服务接机保障小组组长林浩楠收到紧急通知。

  随后,一场空地联动的紧急救援开始了。

  林浩楠一边联系调度员询问航班信息上报分队长及值班主任,一边在脑海里飞快地整理应对国际到达航班突发情况的处置过程和注意事项。

  航班降落前半小时,保障组成员更换好防护服,赶到了航班预定进位的指廊。

  同时,调度员紧急联系机场海关和边防检查等相关单位,告知航班和需救治的旅客信息:“情况紧急,要尽快赶往医院,为争取宝贵的时间,请各单位到距离旅客最近的地方办理手续。”

  很快,一条“绿色通道”搭建完成。

  17:21分,CZ344航班降落,停靠A149廊桥。林浩楠与医护人员先后进入客舱,了解病人情况、进行测温和健康申报,边检工作人员也“快马加鞭”为两位办好入境手续。

  十多分钟后,海关健康申报、入境手续顺利完成,救护车将陆华以及家人送往医院治疗和隔离。正常情况下,旅客要等待核酸检测结果,办完所有手续至少需要5个小时。

  生命至上

  7月29日,陆华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想寻找南航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那些陌生人给我的加油和鼓励,真的是非常大的精神支持。可惜我连他们叫什么都不知道,我特别想说声谢谢。”电话那头的她忍不住哽咽了起来,许久没再说一句话。

  弟弟陆萌,一个常年生活在墨尔本的澳籍华人,接过电话,用不太熟练的普通话继续说道:“这次回国的旅程,让我亲身感受到了什么叫‘生命至上’。”

  “中国人讲究个出入平安,现在姐姐能完好无损坐在这里,全靠他们把她从命悬一线的鬼门关拉了回来。”在他看来,当普通乘客遇到生命危险时,南航工作人员在程序和规则之外,做了更多,那就是对老百姓生命的重视和保护。

  在医院进行常规隔离时,他戴着老花镜,花了大半天时间,在手机上打出了一封感谢信。

  其中有一段这样写道:“在整个过程中,特别是在目前疫情的特殊情况下,南航工作人员的所做所为真的表现出了最高水平的职业精神。而他们在紧急的情况下展现的以人为本、生命至上责任和担当更是我们华夏五千年文明所蕴育出的善良本性最真实的自然流露。”

  陆华还需要在广州继续休养和隔离,和远在郑州的母亲视频通话后,得知家里一切安好,她安心了。

  而那个帮忙击打肘腕的姑娘,她始终忘不了:“下飞机时,机组人员和我们告别。小姑娘虽然戴着厚厚的口罩,但是眼睛笑得像月牙一样,特别好看!”

  (因涉及病人隐私,文中“陆华”为化名)


地址:北京市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010-88117470 18610823131  邮    箱:2425268412@qq.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音像制品制作  电影摄制发行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号:91110102MA0093EQ6R

每日新闻网 http://www.everyday-news.com 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友斌明录律师事务所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