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制聚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党委书记吴强明:让教育家精神在能源报国、教育强国中绽放光彩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25-09-04

0
  • 导读:

    教育强国建设新征程上,为进一步助力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生涯全过程,并转化为广大教师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联合人民网、新华网、学习强国平台共同开展策划,推出“教育家精神万里行”访谈栏目,邀...

教育强国建设新征程上,为进一步助力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生涯全过程,并转化为广大教师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联合人民网、新华网、学习强国平台共同开展策划,推出“教育家精神万里行”访谈栏目,邀请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深入研讨、分享感悟,共同书写好新时代的“强师答卷”。

近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党委书记吴强明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围绕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的实施要求、学校创新举措,以及推动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学科研社会实践各环节的实践路径作了深入解读,并就面向2035教育强国目标如何发挥教育家精神的引领作用分享了见解。他表示,作为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校、“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建校七十余载,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筑牢了广大教师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根基,孕育了尊师重教、乐教爱生的大学文化,贡献了科技强国、能源报国的“石大担当”。

问题: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对高校教师弘扬教育家精神提出了哪些新要求?学校在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 

吴强明:教育家精神作为引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旗帜,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需关注学生人格塑造,做“经师”与“人师”的统一者。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是在全面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背景下,对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再深化、再发力,必然要求高校全方位融入、全链条融合在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等工作中,不断构建涵养教育家精神的长效机制,以制度创新释放育人活力,以文化浸润提升精神境界,使教育家精神成为建强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近年来,我校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党员领导干部的示范力、引领力,持续强化教师思政工作,通过系统实施“释、宣、树、倡、诺”五字工作法,全方位、立体式开展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活动,广大教师立德修身、敬业立学、教书育人呈现新风貌。学校深刻把握教育家精神内涵,丰富师德教育资源,推出《教育家精神石大教师笔谈》系列文章,牵头各石油高校出版《教育家精神与石油报国》丛书;健全学校荣誉表彰体系,积极加大典型选树和宣传力度,开辟《师者本色——我的从教故事》等专题专栏,持续讲好教书育人故事;强化师德监管,加强师德师风专项巡察以及警示教育案例建设,创新推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师德电子承诺书》,确保教师“学准则、明底线、作承诺”实现“全覆盖、无死角、可追溯”;突出成就教师,强化关心关爱,建立校院领导干部与教师“结对”联系,打造教师“荟萃午餐叙”“院长书记话师德”“讲述我的育人故事”等思政品牌,不断强化教师的育人职责和使命。相关经验做法被列为2025年教育部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先进案例。

问题:在推动教育家精神贯穿教师课堂教学、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各环节,筑牢教育家精神践行主阵地方面,高校应该从哪些方面持续下功夫? 

吴强明:高校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把涵育教育家精神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推动教育家精神在课堂教学中扎根、在科研创新中赋能、在社会服务中升华,为教育强国建设注入澎湃动能。

要让课堂教学成为教育家精神的“加油站”。课堂不仅是知识传授的主要场所,更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一是将教育家精神有机融入教师培养培训全过程,通过教师入职、晋升、荣休等活动,浸润传承教育家精神和石油精神,搭建覆盖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的培养培训体系,推动广大教师将教育家精神从认知认同转化为教学实践的行动自觉。二是将教育家精神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实施课程思政“三百工程”,建设百门思政示范课程、示范课堂和典型案例,推动教育家精神与石油精神、石油文化、绿色低碳理念等统筹融合到每一个专业和每一门课程,形成“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良好氛围,不断推动课堂教学从“知识本位”向“育人本位”的根本转型。三是将教育家精神践行情况融入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加强教学质量评价、强化课堂教学纪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以评促教、以评促学,推动教师弘扬教育家精神在课堂教学中走实走深,落地见效。

要让科学研究过程成为教育家精神的“孵化场”。一是坚持“四个面向”战略导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深层油气全国重点实验室等高端平台为支撑,围绕能源领域关键理论和技术难题,强化有组织的“顶天立地”式科研,引导教师把深刻理解、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体现为全面提升科研能力。二是深化科研评价综合改革,构建良性学术生态。对油气领域重大原创研究、技术装备攻关实施“十年磨一剑”长周期滚动资助和“揭榜挂帅”动态支持,营造“甘坐冷板凳、敢闯无人区”的创新文化,为培育“大师”、出“大成果”提供强大动力。三是注重育研协同,打造人才辈出新高地。深入实施“光华学者计划”,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育力度;推行“战略科学家成长计划”、青年人才“培育计划”和“学术伙伴计划”,育研结合实现提升科研能力与践行教育家精神“双向赋能”。  

要让社会实践成为教育家精神的“淬炼场”。实践出真知,更是涵养教育情怀、锤炼教育智慧的活水源头。一是加强教师国情教育研修,以“能源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中”为主题,组织广大教师赴石油石化企业,在深刻了解感悟一线生产实践中,强化对石油精神和石油文化的认同。二是建立教师反哺社会长效机制,鼓励支持教师以技术推广、科普讲座、智库咨询、科技挂职等方式回馈社会,让教师在服务社会中锤炼“启智润心”的育人本领。三是完善教师实践评价激励机制,将参与重大社会实践成效纳入教师评价体系,让涵育教育家精神有制度保障、有内生动力。唯有如此,教育家精神才能在实验室生根、在工程现场绽放、在祖国大地结果。

问题:面向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目标,教育家精神如何发挥引领作用? 

吴强明:我认为,到2035年,中国高校应是一个扎根中国、面向全球、融合创新、开放包容、引领未来的生态系统,在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不辱使命。实现以上目标和愿景,我认为,关键在于强化教育家精神引领,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在数字化与全球化时代,这种精神需要通过更加开放的姿态持续焕发活力,最终实现师生之间的精神共鸣和智慧传承。

下一步,学校将紧扣国家战略需求,扛牢政治责任;紧盯问题短板,突出重点关键;健全长效机制,深化品牌培育;着力在“责”“实”“效”上下功夫,深入推进涵育教育家精神融入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各方面、全过程,全面建强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为学校全面建成中国特色能源领域世界一流大学提供更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地址:北京市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010-88117470 18610823131  邮    箱:2425268412@qq.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音像制品制作  电影摄制发行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号:91110102MA0093EQ6R

每日新闻网 http://www.everyday-news.com 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友斌明录律师事务所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