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全媒+丨近期为何会出现多例核酸“假阳性”的情况?权威回应来了
来源:新华社 时间:2022-05-24
导读: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现场。(新华社记者陈芳摄)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5月23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核酸检测是诊断新冠病毒感染的“金标准”,为疫情防控工作...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现场。(新华社记者 陈芳 摄)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5月23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核酸检测是诊断新冠病毒感染的“金标准”,为疫情防控工作起到“前哨”的关键作用。
据专家介绍,尽管核酸检测的特异性为100%,但在实际工作中,实验室可能因实验过程的操作造成污染而导致假阳性。郭燕红说,由污染导致的假阳性,它的污染来源一般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扩增产物的遗留污染,在大规模核酸检测的过程中,由于样本量大,采取“停人不停机”的连续工作方式,因此每轮扩增检测之间的清洁有可能不到位。同时也无法保证每个扩增管都是密闭的,就有可能造成假阳性。另一方面是检测过程中样本之间可能会发生交叉污染,比如有阳性样本或者所用的质控品污染了本来是阴性的样本。
“这些情况其实都不意味着核酸检测面对奥密克戎毒株的敏感性有所下降。核酸检测依然是检出新冠病毒的一个关键技术手段。”郭燕红表示,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现“假阳性”,国家卫生健康委要求各检测机构进一步落实核酸检测技术指南和工作规程要求,针对一些容易发生问题的环节,要强化工作要求和措施落实,严格落实实验室环境的清洁消毒,降低实验室污染的可能。要加强环境仪器设备和工作台面消毒、清洁的频次,最大限度减少实验室污染。要合理安排工作人员班次,避免过度疲劳,最大限度保证质量。(记者李恒、宋晨)
地址:北京市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010-88117470 18610823131 邮 箱:2425268412@qq.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音像制品制作 电影摄制发行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号:91110102MA0093EQ6R
每日新闻网 http://www.everyday-news.com 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友斌明录律师事务所